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區(qū)別在內容運營

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區(qū)別在內容運營

最近有兩篇文章引起了新聞傳播界的關注,因為他們的標題實在太針鋒相對了。

中青報的曹林的文章標題是:學新聞的第一份工作,別去新媒體!

仟言萬語的霍仟的文章標題是:為什么學新聞的第一份工作可以去新媒體。

那到底該不該去呢?

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啥是新媒體?

無論是曹文還是霍文,都在說傳統(tǒng)媒體啦新媒體啦,但獨獨就是沒人說,到底啥是新媒體。

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不是新媒體,沒疑問。至少曹文霍文,都認同。

但請問:

門戶算不算新媒體?

個人也好組織也好,用wordrpess搭建個自家的網站,算不算新媒體?

我再問得狠一點:微信公眾帳號,算不算新媒體?

我的看法是:都不是新媒體。

門戶就不用說了,很多人都已經把它歸為傳統(tǒng)媒體了。網易自家都成立新媒體事業(yè)部了。

微信公號也不算新媒體?

是的。整個公號平臺是新媒體平臺,但單獨的號,尤指訂閱號,根本不算新媒體。

不就是寫篇東西,往上一發(fā),然后訂戶們在那里看。

商業(yè)模式是:有時候底下貼個膏藥廣告,有時候寫篇軟文。

請問,和傳統(tǒng)媒體

有啥子區(qū)別?

別以為開了個微信公號就叫新媒體,好嗎?

所以,曹文和霍文,針鋒相對的,其實不是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而是傳統(tǒng)媒體網絡媒體。

我覺得標題應該是:新聞學子該不該第一份工作去網絡媒體。

如果是網絡媒體的話,曹文是很偏頗的。

現(xiàn)在的網絡媒體,同樣可以做出很有水準的東西出來。

比如騰訊財經的棱鏡——這個欄目的水準,我看比九成的傳統(tǒng)媒體都好。

比如霍文里也提到的《搜狐內部編輯手冊》,要求還是很高的。

比如財新網的數(shù)據(jù)可視化。請注意,這是財新集團的網絡媒體部分,而且可視化,傳統(tǒng)媒體壓根表現(xiàn)不出來。

網絡媒體就是輕浮,就是標題黨,就是飄在天上,這種認知,是非常狹隘的。

故而,作為一個新聞學子,真的想做個什么厚重的內容,有點深刻的內容,網絡媒體不見得有多差。

哦,對了,找個補,微信公號也可以做出來深刻的厚重的內容來的。

現(xiàn)在來看看曹文吐槽的那段文本:

“標題黨思維,段子手習慣,抄來抄去,絞盡腦汁迎合低級趣味尋找情色點。。?!?/span>

而霍文則轉移了話題,在論及90后時,說他們原住民,更貼近網民。但無法否認的事情是:90后相對前輩們,到底經驗弱了一些,在做重大報道時,總體上以輔助性工作為主(我并沒有說沒有個別案例)。

這個輔助性工作是什么?

曹文的那段文本又在說什么呢?

這就是:內容運營。

這不是內容生產本身——雖然似乎也在生產什么東西,比如起個標題啥的——但其實,是在做內容運營。

這是一個全新的工種,傳統(tǒng)媒體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里,是不重要的,甚至壓根不需要做的。

在古老的前互聯(lián)網時代,傳統(tǒng)媒體是內容渠道合一。

生產出來的內容,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推廣,受眾們自然會看。

這個古老的前互聯(lián)網時代的重大特點是:在信息市場上,信息供小于求。

供給方比較牛,自然不用彎下身來推銷自己。

信息供給方們,也就是傳統(tǒng)媒體們,每年在推廣的時候,主要是年底做征訂的時候。

只要這個工作完成,后續(xù)的內容觸達受眾,是不用太操心的。

于是,采編人員才能高高在上地搞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那套。

在傳統(tǒng)媒體里的層級里,采編看不起做經營的,更看不起做發(fā)行的。

一個記者證就說明問題了:記者證得大學畢業(yè),屬于干部編制。發(fā)行?初中大概就可以了吧。

互聯(lián)網時代到來以后,信息一下子爆炸出來,尤其是web2.0之后,是個人都在那里生產信息。

當然供大于求。

供大于求了之后,供給方一定要彎下身來了,因為它需要推銷自己。

不推銷自己,就沒人看你。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

商業(yè)公司做推銷自己的事的,有廣告,有公關,有商務拓展,反正職位種類很多,但都是推銷自己。

內容呢?內容一樣要做推銷,在內容領域里,就叫“運營”。

老有人問我,啥叫網站運營?。?/span>

我的回答是:大部分是在做對內容這個商品的推銷工作。

內容運營人員,就是內容的市場推銷人員。

做推銷的,能不標題黨嗎?能不段子黨嗎?agency也好,甲方也好,做營銷崗的,哪個不天天在想這個?

所謂Slogan,那就是標題黨啊,親!

正是因為長久以來,傳統(tǒng)媒體一統(tǒng)天下,向來沒有推銷內容的思維,所以,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內容生產和內容運營,究竟有什么區(qū)別。

無論是曹文,還是霍文,都是一股腦兒混那里說。

對于一個學子來說,還是要看,你究竟愿意去做內容生產呢?還是內容運營?

霍文里提到了知乎。

知乎是一個新媒體,它是非常典型的眾包式內容生產平臺。知乎如果要內容人員,它要的就是內容運營人員。也就是把知乎上用戶們生產出來的內容推銷出去,獲取更大的注意力。

知乎日報,是典型的內容運營產品,不是內容生產產品。

真正意義上的新媒體,內容運營人員的需求,比如內容生產的,多得多。因為我對新媒體的定義是:用戶深度卷入的以數(shù)字為主要形式的媒體——單個公眾帳號這種東西,用戶深度卷入個鬼。

知乎?豆瓣?沒用戶深度卷入,他們早就歇菜完蛋了。人人網這個新媒體就是這么一落千丈的,用戶不卷入了。

但網絡媒體一樣需要內容生產人員,大到門戶,小到公號。他們同樣也需要運營人員,同樣大到門戶,小到公號。只是大的,分得比較細,小的,可能沒分那么細,一個員工,可能生產也要做,運營也要做。

我總覺得,內容生產隱隱與新聞學專業(yè)有關,而內容運營,隱隱與傳播專業(yè)有關。

畢竟廣告公關專業(yè),但凡新傳學院有設,都是偏傳播的。

最后一個問題,談及傳統(tǒng)媒體轉不轉型成功的。

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商業(yè)史上,能轉型成功的公司,非常少。

媒體是商業(yè)組織,所以同樣符合這個規(guī)律。

但另外要說的事情是,新興互聯(lián)網公司,能存活的概率,恐怕不比大型公司轉型成功的概率,高多少。

半斤八兩,兩邊都沒什么好夸耀自己的。

重點還是個人修為。哪里修為更好一些?

還是那句話:看你要什么。你要生產本事得到鍛煉呢?還是運營本事(推銷)得到鍛煉呢?


友情提示:在供大于求的行業(yè)里,推銷,遠遠比生產,重要。

—— 首發(fā) 騰訊大家 ——

說明:

轉載時請保留此段: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揮原創(chuàng)撰寫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文章評價
登錄后可以評論
立即登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