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媒體文案創(chuàng)作的七個技巧

本質上,廣告是以商業(yè)目的為任務的信息傳播,商業(yè)信息是結果,傳播是過程,而創(chuàng)意方式是從過程達到結果的手段。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廣告常常被強行推送給用戶,用戶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情況下,用戶對廣告感到非常反感。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廣告變得充滿了娛樂和趣味性,可以說這是一個最好的廣告時代。微博、微信公眾號、產品動畫、病毒傳播視頻、活動宣傳單頁、戶外廣告、論壇帖、公關新聞稿、行為藝術、電線桿小廣告、騷擾短信以及朋友圈的代購刷屏等都可以被視為廣告文案。廣告本質上是以商業(yè)目的為任務的信息傳播,商業(yè)信息是結果,傳播是過程,而創(chuàng)意方式則是從過程達到結果的手段。

那么,在基于社交媒體營銷中如何進行文案內容創(chuàng)作呢?以下將分享一些技巧和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在微博中可以圍繞品牌或企業(yè)創(chuàng)作一些有趣的品牌段子。由于軟性植入和去廣告化等因素,這些段子不再像傳統(tǒng)廣告那樣生硬,而是更加細膩無聲地進行傳播。例如,在阿里上市后就有一個很有趣的段子:“你有車嗎?”“沒有”“你有房嗎?”“沒有”“那還談什么!”“我是阿里老員工”“討厭啦,怎么不早說!”這類段子來自真實生活場景,并具有更強的戲劇性。

其次,在借勢營銷中要注意兩個問題:速度和巧妙結合。借勢營銷已經成為各大品牌的標配。在進行借勢營銷時,要快速抓住機會,并巧妙地將熱點事件與自己的產品結合起來。例如,在阿里注冊雙十一商標后,許多電商企業(yè)圍繞“改”這一主題做了很多內容創(chuàng)作。

制造話題也是優(yōu)質內容產出的主要方式之一。當沒有話題可用時,我們可以自己制造話題。例如谷歌通過一個溫情故事制造了一個話題:“請給我爸爸放天假”。這個故事讓人們感動并轉發(fā),并且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絡上也得到了大量轉載。

基于感情色彩的溝通內容最容易觸動用戶內心世界并引起共鳴。2014年可口可樂通過推出“歌詞瓶”活動成功引發(fā)了人們對音樂歌詞的關注;錘子手機通過羅永浩面對質疑時堅持自己理念并表達個人情懷贏得了消費者認同。

惡搞文案也是一種比較玩火但效果顯著的文案形式。惡搞文案需要具備趣味性和個性,并具有極強互動性特征。在可控范圍內玩好惡搞文案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心靈雞湯雖然常常被人們反感但卻非常流行,在內容創(chuàng)作中也可以借鑒其表現形式和風格。

最后,“講故事”也是好段子共同具備的特點之一。通過講故事能夠打動用戶并引發(fā)共鳴。

總之,在基于社交媒體營銷中進行文案內容創(chuàng)作需要善于運用各種技巧和手法,并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品牌或企業(yè)形象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文章評價
登錄后可以評論
立即登錄
分享到